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3:19 点击次数:137
"妈妈,他们不跟我玩..."当孩子红着眼眶说出这句话时,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?是急着安慰"没关系",还是愤怒地说"不玩拉倒"?今天我要告诉你,这两种回答都错了!
1. 先别急着安慰,这句话比安慰更重要
上周在小区游乐场,亲眼看见一个5岁小女孩跑向妈妈哭诉:"他们不让我加入..."那位妈妈的反应让我印象深刻。她蹲下来,轻轻擦掉女儿的眼泪,然后问:"宝贝,你当时是怎么邀请他们的呢?"
天啊!这才是教科书级别的回应!没有急着否定孩子的感受,也没有指责其他小朋友,而是引导孩子思考"我可以怎么做"。后来那个小女孩调整了方式,很快就融入了游戏。
2. 千万别对孩子说这3句话
"不玩就不玩,有什么大不了的"——这是在否定孩子的社交需求
"肯定是你做得不好"——这是在打击孩子的自信心
"我去找他们家长"——这是在剥夺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
我闺蜜就犯过最后一个错误。她儿子在幼儿园被孤立,她直接冲到教室"主持公道"。结果呢?其他小朋友更不敢跟她儿子玩了,生怕惹上"爱告状"的标签。
3. 试试这个"黄金三步法"
儿童心理学家推荐的这个方法,我亲测有效:第一步:共情
"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"(拥抱)
第二步:复盘
"刚才发生了什么?你说了什么?他们怎么回答的?"
第三步:演练
"如果再来一次,我们可以试试这样说..."
记得我女儿3岁时也遇到过这种情况。我们用玩偶演练了十几次"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",现在她6岁,已经是小区里的"社交小达人"了!
4. 这些情况家长必须介入
当然,不是所有情况都让孩子自己解决。如果出现以下情况,家长要果断出手:
- 孩子被故意排挤超过一周
- 出现语言或身体欺凌
- 孩子因此抗拒上学
去年邻居家孩子就因为长期被孤立产生了厌学情绪,好在及时发现并转学。现在的学校老师和同学都特别友好,孩子整个人都开朗多了。
5. 培养孩子的"社交力",从家里开始
你知道吗?孩子在家的相处模式,直接决定了他在外的社交能力。经常被父母倾听的孩子,更容易理解他人的感受;经常参与家庭决策的孩子,更懂得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我家每周五晚上是"家庭会议时间",每个人都要说说这周开心和不开心的事。这个习惯让我女儿学会了倾听和表达,现在她在幼儿园经常主动调解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呢!
下次当孩子委屈地说"没人跟我玩"时,记得先给他一个拥抱,然后温柔地问:"宝贝,你当时是怎么邀请他们的呢?"这个简单的问题,可能改变孩子一生的社交方式。
你家娃遇到过这种情况吗?你是怎么处理的?评论区聊聊,给其他宝妈支支招!
上一篇:打斗最过瘾的6部动漫,全部下架真是可惜了_人性_时候_什么
下一篇:没有了